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用藝術呈現(xiàn)歷史

86年前,我30萬中國同胞的生命在侵華日軍鐵蹄下戛然而止,很多人至死都沒留下一張照片,這對于幸存的家人來說,是終身的遺憾。2007年,南京籍畫家張玉彪用素描形式,為部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遇難親屬畫像,總計完成33幅。當幸存者看到他筆下親人的畫像后,忍不住熱淚盈眶。此后歷時十年,張玉彪接連創(chuàng)作了50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肖像、24幅紀念館建筑景觀鋼筆畫、1幅油畫《和平祭——大屠殺幸存者的心靈之光》、1幅巨幅油畫《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直到2017年再為幸存者石秀英遇難親屬畫像3幅。他將一腔熱血凝結成這112幅繪畫作品,向世人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歷史。

我們身邊有許多像張玉彪一樣的人,他們本身的工作與南京大屠殺歷史無關,但卻執(zhí)著地用自己的方式或追尋或記錄或傳播歷史真相,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南京大屠殺與我有什么關系”系列推出第十二期:《張玉彪:十年112幅畫作銘刻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

家中擺滿幸存者遇難親屬肖像 他畫到每天飯都吃不下

張玉彪,1950年生于南京,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全國美術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他的作品《穆——等待禮拜結束的婦女》獲全國絲綢之路美術大展銀牌獎?!督z路古巷道》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稖婧R凰凇囆g大師劉海粟》被劉海粟美術館(上海館)收藏,《古堡石頭城》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2007年6月,已經57歲的張玉彪受紀念館邀請,為幸存者遇難親屬畫肖像。“我作為生于南京,又是從事美術教育和油畫創(chuàng)作的人,我覺得更有一種責任和使命?!睆堄癖敫嬖V小編,接下任務后,他和夫人李玉芳便馬不停蹄地收集資料。在走訪過程中,每一位耄耋老人談起當年遇難親屬和自身親歷的那場人類浩劫,無不老淚縱橫。與幸存者零距離接觸,感同身受的切膚之痛,沖擊著張玉彪的心靈。

“第一位接觸的是常志強,他記憶非常清晰。他的四個弟弟誰衣服補丁、誰衣服上有扣子、誰下巴是尖的、誰長相秀氣、誰嘴唇厚一點,誰有酒窩,包括發(fā)型他都講得很清楚?!睆堄癖牖貞?,常志強向他講述了母親和弟弟被日軍殺害的現(xiàn)場。參照常志強的形象和他的講述,張玉彪一氣呵成4張速寫草圖?!爱敃r常志強非常激動,連說:‘像!像!像!’”張玉彪根據(jù)速寫二度創(chuàng)作完成了畫像。“常老看了后眼淚都下來了。從1937年到2007年,整整70年,常老又一次看到弟弟,79歲的他一直流著淚,看著畫像想到當年的情景。我想畫像給了他很大的安慰。”

2023年10月,張玉彪向常志強的女兒常小梅展示4幅常志強弟弟畫像

通過艱辛地走訪與查詢資料,張玉彪總計創(chuàng)作了33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遇難親屬畫像,被紀念館收藏。他回憶,“那時我家中擺滿幸存者遇難親屬肖像,畫到每天飯都吃不下?!彼X得所畫的每一幅遇難者肖像背后都負有沉甸甸的民族重托和歷史責任。

完成50位幸存者肖像畫 到展出時已有12人離世

因為創(chuàng)作幸存者遇難親屬畫像的經歷,張玉彪對這群當年戰(zhàn)爭的受害者,又是歷史的見證人多了一份情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不少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相繼離世。到2010年下半年,紀念館再次邀請他為幸存者作畫。為了更加形象逼真,還原幸存者歷經磨難展現(xiàn)的心境,他歷時8個月,走訪幸存者,現(xiàn)場寫生,并收集相關資料加以表現(xiàn),終于在第二年清明節(jié)前,創(chuàng)作了李秀英、夏淑琴、程云、吳秀蘭、常志強、穆喜福和李世珍夫婦等50位幸存者肖像畫。

部分幸存者肖像 張玉彪作品

2011年4月5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畫像(配詩)”展覽在紀念館開展,30幅幸存者畫像與觀眾見面。10多位幸存者來到紀念館,端詳著畫像,追索著記憶。“畫得很像,你看,就是我現(xiàn)在的樣子?!睍r年91歲的幸存者、抗戰(zhàn)老兵程云凝望著畫像說。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有12位幸存者在畫像展出前已經故去,包括當年奮力反抗日軍暴行的李秀英、《拉貝日記》中提到的曾住在拉貝家躲過災難的穆喜福。

此后,張玉彪又相繼完成了24幅紀念館建筑景觀鋼筆創(chuàng)作。

連續(xù)5年到燭光祭現(xiàn)場采訪 完成油畫《和平祭》

從2007年開始,連續(xù)5年,每年12月13日晚上,張玉彪都會來紀念館“燭光祭”活動現(xiàn)場采訪。“好幾次下雨,印象特別深刻?!痹诤托掖嬲邆兘涣鞯倪^程中,張玉彪深受震撼,即興創(chuàng)作了油畫《和平祭——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心靈之光》,長1.937米,寓意1937,寬1.48米。畫作上,有夏淑琴、倪翠萍、李高山、常志強等12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形象,還有13只和平鴿,寓意“12月13日”。此外,還有青年學生和僧侶、工人、知識分子等一大批社會各界人士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悼念遇難者的群像。

《和平祭——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心靈之光》(作者 張玉彪)

夏淑琴在《和平祭——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心靈之光》前 程昕 攝

2012年12月6日,張玉彪向紀念館贈送了這幅油畫。那年的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75周年,南京舉辦和平集會等一系列的活動悼念遇難同胞。

暴瘦20斤 終成巨幅油畫《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

之后,已經從南藝退休的張玉彪沒有停下畫筆,“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就是覺得這份家國情懷難以釋懷,意猶未盡。”

2014年2月初,紀念館構想在擴容工程主展館“抗戰(zhàn)勝利紀念館”的展陳中,布設一幅以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谷壽夫為內容的大型油畫,并委托南京藝術學院給予支持和協(xié)助。南藝時任院長鄒建平在紀念館公函上親批“請張玉彪先生全力支持,承擔此項光榮任務”。張玉彪面對這份信任與重托,毅然決心承擔起創(chuàng)作任務。

1947年2月6日,在南京勵志社(今中山東路307號黃埔廳)內,對侵華日軍乙級戰(zhàn)犯谷壽夫開庭審判。這是中國政府公開審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第一案。為了真實而藝術地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瞬間,張玉彪和夫人李玉芳通過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等,收集、整理了近千份與創(chuàng)作相關的文本、資料、圖片和影視資料加以深入研究,力爭每個細節(jié)都經得起推敲。

“我們多次到當年的審判法庭勵志社大禮堂實地考察,并登門拜訪當年親歷審判谷壽夫全過程的南藝教授史金城(已故),對草圖創(chuàng)作的思路漸漸清晰?!睆堄癖胝f,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們還專門拜訪了”黃埔同學會”的王楚英先生。他也曾親臨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現(xiàn)場?!巴跸壬敿毥獯鹆宋业膯栴}。如審判廳二樓掛的帷幔的樣式和色彩;審判官、憲兵的領章、帽徽、胸章、臂章以及武裝帶、審判臺上的毛筆、筆架等都給予了詳細的描述?!?/p>

從2014年3月至8月,張玉彪從百余幅小構圖中經不斷地肯定、否定、調整、充實,選擇較為滿意的構圖,以一米長的尺幅加以精心地繪制,又經16易稿。2014年8月5日,經專家論證會后,對創(chuàng)作草圖作出重大修改,油畫主題由“控訴”改為“正義的審判”。這也意味著,張玉彪前期投入的時間、精力和艱辛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夜之間付之東流,這對他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在痛苦的糾結中,他轉換思路、另辟蹊徑,充分利用創(chuàng)作的主要元素重新構思和構圖,終于贏來了全新的創(chuàng)作草圖的誕生。“創(chuàng)作草圖完成后,我整整暴瘦了20斤。”

2014年11月1日,草圖創(chuàng)作終于通過專家論證。為確保畫布質量,張玉彪要求一定要用純亞麻布制成的整幅油畫布,但遍尋無果,只得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在純亞麻布上進行手工操作制作畫布。畫布落實了,到哪去找尋作畫的場地,又成了橫亙在張玉彪面前的一道難題?!爱嬜鏖L8米、寬3.3米,連很多創(chuàng)作室的門都進不去。兩個多星期,我們天天在外面找場地。”張玉彪說,夫人李玉芳偶遇同事談及此事,她說親戚陳忠做生意,有個大倉庫,不知可行?當時他們去了石楊路5號看后,倉庫條件很差。陳忠聽到是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畫畫時說,“我來盡力改造,門可以重新拆掉,抬高門頭,加寬門面,裝配燈光,可用隔斷劃出作畫的范圍,大約留出長10米寬5米的空間?!?/p>

倉庫條件簡陋,但此時此刻張玉彪想著只要能盡快開工作畫,其他任何困難都不值一提了。開筆那天恰好是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聽到防空警報聲響起,我想這是冥冥之中注定我這個南京畫家要用畫筆為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發(fā)聲!”

此后,油畫創(chuàng)作進入實質性階段。張玉彪和夫人李玉芳以及學生馬路每天早上5點半就驅車去畫室,中午在畫室椅子上躺15分鐘,晚上畫到11點才回家?!澳暇┒煜掠晗卵?,很潮濕,畫面油畫色彩的基調鋪上去后多日不干,我們只能用九個電風扇同時吹。”看看8米長畫幅的巨大工作量,張玉彪一天都不敢休息,大年初一都在那里畫,中途甚至累到腔梗,“始終在一種沉重的狀態(tài)下,畫面上的骷髏都帶情感,仿佛他們在憤怒,冤魂在控訴。所以我想再大的困難都要扛過去?!?/p>

“油畫采用了坦培拉(Tempere)繪畫技法?!睆堄癖虢榻B,這種繪畫技法可謂費時、費工、費力、費精神,尤其是該技法對色彩的表現(xiàn)靠透明顏色的多層疊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對色彩的表現(xiàn)難度倍增,對造型能力的要求更高、更精準,但能充分表現(xiàn)出畫面凝重、莊嚴和氣勢宏大的歷史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真實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2015年9月,巨幅油畫《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終于完成,尺寸達到8米*3.3米,畫中人物多達四百個,象征著四萬萬同胞,其中有兩位律師、三位記者、四位書記員、五位審判官、九位憲兵、第三國證人金陵大學美籍教授史密斯、貝德士、受害人代表以及不同階層的民眾。審判臺的桌面上放置著勘驗筆錄和累累白骨,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鐵證。畫面將谷壽夫置于木柵欄囚籠的被告席中,審判長石美瑜等五位法官在審判臺上,代表中國人民向侵略者進行正義的審判,標志著百年來中華民族面對外族侵略,實現(xiàn)了第一次完勝。

油畫局部

“大到審判大廳架構,小到一個群眾的帽子,桌上的公文包、擺放的文檔的名稱,甚至鋼筆的模樣,都與審判當日的一樣?!睆堄癖敫锌f,在油畫創(chuàng)作54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他片刻不敢懈怠,將全部的精力、膽識、智慧和信念注入畫面,這是他從事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40余年來從未有過的。

2015年9月11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系列展演活動在南藝美術館啟幕。巨幅油畫《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正式展出。11月25日夜,油畫進入紀念館“三個必勝”專題展廳,等工人師傅將巨幅油畫安裝到展墻時,已是第二天凌晨三點,這天恰好是張玉彪65周歲生日。

巨幅油畫《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在紀念館“三個必勝”專題展廳永久展陳

告慰逝者 永勵后生

2017年7月,距離首次為幸存者遇難親屬作畫已過去十年,張玉彪應央視、江蘇衛(wèi)視邀請,再為幸存者石秀英的父母和大哥畫像。

“接觸石秀英以后,出乎想象,她精神狀態(tài)很好,記憶很清楚,這為我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和前提?!睆堄癖胝f,聽了石秀英講述的親人遭遇,尤其是她的母親,在痛失主心骨的狀態(tài)下,仍然撫育幾個孩子。“從她家里回來,我心情一直非常沉痛,幾度拿起畫筆畫著畫著有時候就停下來畫不下去了?!?/p>

張玉彪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石秀英母親畫像

張玉彪通過石秀英的回憶完成她的父母和大哥的畫像后,又陪同石秀英到上海找到其弟石坤玉,請他一起看看畫得像不像,得到對方肯定。

畫像裝幀完成,張玉彪送到石秀英家,又陪同她和她的女兒們來到紀念館“哭墻”前。石秀英告慰父親說:“這么多年了,我把媽帶來了!”

加起來,張玉彪總計創(chuàng)作了112幅南京大屠殺題材作品。他說,“十年間,圍繞南京大屠殺這一主題,不斷構思不斷深化,可謂十年磨一劍,以此告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0萬同胞,伸張正義、定格歷史、呼吁和平。”

張玉彪說,盡管他本身所從事的工作與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沒有什么關聯(lián),但他作為在這座城市出生、生活、工作著的畫家,感覺肩上有責任做這件事?!拔耶嬤@些畫的初衷是希望觀眾通過它們來銘記歷史,記住侵略者的罪行,不忘教訓,將家國情懷烙印在我們心中!”他希望,這些畫能告慰逝者,永勵后生。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