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今天,清明。
  9:15,在紀念館哭墻上,懸掛著黃、白菊花扎成的祭奠花圈,2019清明家祭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傳承記憶行動正式啟動……
 
 
  參加儀式的有幸存者代表夏淑琴、葛道榮、阮定東、濮業(yè)良、石秀英、艾義英、劉民生、馬庭祿、馬庭寶及他們的后代,館長張建軍,副館長凌曦、時鵬程,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會長張連紅教授,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大門高子及日本紫金草合唱團全體成員等共計70人。
 
 
儀仗隊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花籃
 
全體人員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三鞠躬
 
向死難者獻花
 
  92歲的幸存者葛道榮老人表示,親人受害82年了,也讓我們痛苦懷念了82年。
  他說:
  今天我們在此悼念遇難的先人,就是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作為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我要把我的親身經(jīng)歷,把當(dāng)年國家遭受日軍侵略的慘痛歷史和告訴我的子子孫孫,告訴更多的人。讓大家牢記歷史,反對戰(zhàn)爭,珍視和平,圓夢中華,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從1988年起就致力于向日本社會傳播南京大屠殺真相,今天她一到現(xiàn)場,就用不流利的漢語與幸存者代表一一交流。
  發(fā)言時她說到:
  如今日本社會的右傾化情況沒有好轉(zhuǎn)的跡象。
  但是,即便我們只是燭火,也絕不能讓其熄滅,我向在座的各位受害者、遺屬,以及各位中國人保證,一定要將其傳遞給下一代。
 
  曉莊學(xué)院大四學(xué)生阮杰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阮家田的后人,同時也是我館的一名青年志愿者。
  他在現(xiàn)場發(fā)起倡議:
  作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后代,我們更要銘記這段苦難的歷史,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和平,避免災(zāi)禍的重演!
  從我做起,把先輩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歷史記憶接力傳承下去,讓子孫后代、讓更多的人真切地了解、記住這段歷史!
 
  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會長張連紅教授在發(fā)言中提到:
  近幾年來,許多幸存者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已經(jīng)很好地接過了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責(zé)任,他們經(jīng)常主動參加紀念館開展的各種紀念活動,有的甚至多次應(yīng)邀前往日本,為南京大屠殺作證。
  作為幸存者二代或三代,這一特殊群體,已經(jīng)成為傳承南京大屠殺記憶的重要力量。
  最后,張教授宣布,“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傳承記憶行動”正式啟動。
  來到現(xiàn)場的幸存者第二代、第三代,紛紛鄭重地在卷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館長 張建軍
  我們開展“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傳承記憶行動”,
  第一步將從民國時期市民呈文中記錄的幸存者中開始查找,把這么多年所有記錄在案的幸存者梳理出來,并尋找他們的后代。
  第二步是讓這些幸存者后人了解先輩的歷史教育,實現(xiàn)記憶的傳承。
  最后,就是請幸存者的后代,將這種歷史記憶,對社會進行傳播。
  審校 | 李凌 俞月花
  本期編輯 | 趙伊漢
  攝影攝像 | 劉俊義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